快捷导航

上海:勇当全国教育改革探路者

[复制链接]
[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1 1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现有普通学校3432所,大中小幼在校生301.06万人,教职工33.42万人。终身教育有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831家,每年结业190余万人;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点)近6000个,每年接受教育的老年人超过200万人。对一座城市而言,这样的教育规模在国际国内首屈一指,推动如此体量的教育赶超世界一流水平,任务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办好人民满意、一流水平的教育,勇当全国教改探路者,推动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2023年已总体达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主要成效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立德树人探索了新路径。构建了以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为代表的“三全育人”格局,以大中小幼一体化促进“五育”衔接融合。在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并实现了全市高校全覆盖,推进高校全覆盖开设“一校一特色”“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并在全国推广。建设全国首个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把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探索,致信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师生志愿者,对上海厚植青少年红色基因给予肯定。依托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面向人人的艺术普及教育和“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个性化”学校体育课改,将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金山、黄浦、杨浦、宝山4个区成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二是教育公平迈上了新台阶。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接近10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接近50%。近90%的学前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了80%的学校和学生,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生均经费投入等5项标准全市基本统一,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教育资源向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地区、郊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初中等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薄弱环节倾斜,有力托高了教育底部。
三是教育质量得到了新提升。代表国家连续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展示了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水平。15所高校、64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0年来,本科在校生由35.9万人增至40.6万人,研究生在校生由12.7万人增至23.33万人,博士在校生规模翻了一番,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前列。一批教书育人典型不断涌现,于漪老师获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吴蓉瑾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落地上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影响力逐步辐射海外。
四是服务贡献开辟了新格局。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上海高校牵头建设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集成攻关大平台和4个国家前沿科学中心,建有46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35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基础研究能力方面,10年来,上海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数量占全市获奖总数比例约70%,占全国高校获奖数比例约10%,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3500项。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布局建设上海数学中心、李政道研究所、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基地;率先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夯实了高校创新策源地作用。
五是哲社发展构筑了新优势。“十三五”期间,高校累计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110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38项;2023年公布的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海高校获著作论文奖179项、咨询报告奖15项,居全国第二;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布局一批新型智库,每年形成决策咨询成果超过600项,上海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重镇的地位持续巩固。
六是综合改革释放了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相继承担教育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国家教改试点任务,探索形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高考“两依据一参考”、高校“课程思政”、高校分类评价、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等重大改革制度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进入“十四五”,上海以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深化部市教育综合改革会商合作机制,主动承担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等国家教改任务,以改革促发展,确保到2025年实现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接近全球城市先进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需要着力做到“六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改革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用好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独特而丰富的红色资源,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始终把尊重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源作为价值追求,这是根本路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充分尊重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用未来目标引领当前改革,保持战略定力,克服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等短视行为。上海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着力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回应群众对优质、可选择、公平可及教育的需求,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扩大教育供给、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学生成长成才多元通道。三是必须凝聚内生动力,始终把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作为破解教育深层次瓶颈的根本之策,这是根本动力。教育涉及的利益主体及诉求多元,增强各类主体的改革内生动力至关重要。为此,上海注重通过宣传引导,凝聚学校和各方共识与合力,用发展目标统一思想、引领和评价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四是必须勇担改革使命,始终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教改经验为己任,这是根本标尺。上海注重对接国家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力求在无缝衔接中精准定位上海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贡献点,争做可移植的“苗圃”,不做供欣赏的“盆景”,着力扩大改革“溢出效应”。五是必须坚持蹄疾步稳,始终缜密规划、精细实施、有效防控改革风险,这是根本方法。上海教育改革在冲破陈旧观念束缚和利益固化藩篱的同时,也注重因势而谋、科学施策,以底线思维定边界、把节奏、控力度;坚持法治思维,用法治方法引导改革方向、汇聚改革共识、规范改革程序、破解改革难题、保障改革成果。六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健全同向同行、分类改革、运行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这是根本举措。上海注重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把政府职责聚焦在规划、投入、评价三件事上,为学校和基层单位留出足够空间,激活基层活力;注重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依托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统筹,变教育部门一家改革为跨部门协同改革,变学校单一改革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联动改革;注重建立分类改革机制,根据“市—区—校”不同主体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学校分类指导,不断为教育发展创造新空间,加快发展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王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