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冲刺阶段的总体复习
主持人:考研分成四个阶段,从11月份开始应该就是考研的冲刺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临考阶段,这段时间应该如何复习请老师谈一谈。
周雷:关于考研冲刺和临考阶段基本的思路和基本的框架,我先大概的讲一下。
首先,只有60天左右就要进入考研最后的考试了,针对这样的一个考试现在大家所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就应该坚定信念,就如同刚才主持人讲的那样,随着高校招聘会的开始,随着其他各种各样的机会的增多,很多同学就有点摇摆不定,不知道自己考研这个事情还要不要进行下去。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如果有非常好的工作的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个人感觉首先可以进行尝试,但是如果你已经前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考研的准备,不要动摇,一定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准备考研的考试中来。
今年到底有多少人报考研究生,这个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据我个人估计起码应该在120万人以上,如果在一个120万人参加的考试当中脱颖而出坚定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各个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个单位对于大家的学历要求是只能高不能低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早一点参加研究生的考试,早一点拿到硕士学位,对于自己在以后的竞争中确实能够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患得患失,认准了一个道理就应该坚持下去。
第二,要有一个总体的复习规划,这也是我经常在我们最后冲刺阶段给大家讲的一个道理。
研究生入学考试,本身来说就如同我们当年参加的高考一样,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试。它跟我们在大学里面参加的四级或者六级的考试并不是非常的相同,大家知道大学的四级考试,本身只是针对一科,也就是英语这一科来考的,而考研或者说以前的高考是综合性的考试。以前的高考有3+X,现在的考研有英语、数学、政治,还有专业课,针对综合性的考试,大家在最后的阶段,特别是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复习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木捅的原理,就是说一个木捅装水的量并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定的。
第三,希望大家在最后复习的时候注意一个所谓的遍及效益递减的原理。就是随着复习时间的增加,你可能在收获方面、收益方面是会存在递减情况的,就是你可能复习的时间越长,单位时间带来的成绩的提高可能会稍微的难一点。因此在这样一个原则指导下,我希望大家最后的冲刺时间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定要把时间放在自己最薄弱的一科上,通过短时间的复习能够把最薄弱一科的成绩有一个提高,这样导致最后总分的增加。总分增加了上线这才是硬道理。
关于整体复习的思路我就讲这么三点,第一,希望大家坚定信心,第二,木捅原理,第三遍及效益递减。
范猛:关于考研和就业这个问题,我觉得既有矛盾的地方也有不矛盾的地方。
所谓不矛盾的地方,现在应该把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今年考试的时间是1月14日和15日,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明年的1月中旬把100%的精力都放在考研的事情上,等到1月14日、15日过后再准备就业也完全来得及的。虽然说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还是在特定的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这样成功率会高一些。
另外一点,对于考生来说,最后阶段我特别想说的是,因为也是经历过好几年考研的培训,对于考生最后时间的心态,我也有一个大致的估计,越到考试最后阶段的时候我们越容易心灵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起伏感,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希望各位考生做的是,在最后阶段当中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像刚才周雷老师说的一样,我们突然间有一种状态,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了,感觉自己大脑空白的状态,认真考虑一下,把自己最薄弱的环节认真找出来。比如我英语比较薄弱,英语的哪一环节比较薄弱,是我写作、阅读方面的问题,还是说完型填空方面的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我找到了阅读方面的问题,阅读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障碍,那么阅读哪一部分有问题,我阅读当中什么样的文章比较差一些,是自然科学的文章,还是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果自然科学文章不行就把自然文章拿出来读一下,如果说我文章能读懂我题做不对,就要考虑是什么样的题我做不好。比如说推理题我做不好,我真正的思路应该放在什么样的地方,最重要的问题,我不建议大家在最后阶段背很多的单词、看很多的文章,是通过以前的学习把自己真正每科当中薄弱的环节找到,把自己薄弱环境找到相对的应对方式,我们? 阶段当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
王江涛:刚才两位老师已经说得很多了,我简单补充一下。
我想在考前还有大概2个月的时间可以这样来分配,首先第一个步骤,比如从今天开始,从12月24日到12月初可以做熟悉词汇的工作,如果有的同学词汇没有完全掌握,希望把词汇书简单看一下。
第二步骤,在12月份我们还要做一个精研真题的工作,新东方一直讲真题,我们的成功也是真题的成功。关键是把1994年到2023年这12套真题彻底搞懂,比如真题做一些英译汉或者背诵的工作。
另外,可以做一些模考,适当拿一两套的模拟题做模考,按照时候的分配来做一套。
将真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网友:关于真题,请问把真题阅读做明白了,对于当时的掌握还差多少可以应对考试呢?
范猛:关键的问题是真题做明白了明白到什么程度,刚才王江涛老师也说过,我们至少是问自己,透彻的问一下自己,是否真题里面的每一个单词我都认真的掌握透彻、背清楚了,如果说从1994年一直到2023年我们把阅读、完型当中的不认真的单词都放在这里认真透彻的背清楚的话,我告诉大家大部分的单词都包括在当中了,足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次考试了。
网友:已经做了阅读大概400个左右,真题对14个左右,现在没有多大的进步,有没有办法测试一下自己现在真实的水平,有什么途径呢?
范猛:首先第一点还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你发现自己的潜力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发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你感觉自己每天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却很难看出自己的进步,但是需要大家调整自己的心态是,英文学习和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在最后的过程当中你分析的每一个单词、分析的每一篇文章,肯定是可以给你1月份的考试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的。
做真题不建议大家机械性的一遍一遍的去做,比如2023年的文章我们拿出来做一遍,等过一个形成再过一遍,等做第三遍的时间可能不用看就反映出答案来,并不是让大家机械性的做这个题目。因为大家做的时候,会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不会的还是没有掌握,重要的是把以前曾经错过的题目再拿出来做一个透彻的分析。所谓透彻的分析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是文章没有读透,还是没有定位,还是被选项的迷惑性迷惑住了,回到定位的时候这句话为什么没有理解透彻,是没有搞清楚这句话的结构,还是没有根据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在文章当中起的作用,还是因为这句话对于每一个词的理解理解的并不是特别得到位。
如果这位同学都认真的做了思路和分析,并且把这些自己的错误思路又转换成一种正确的思路,你在最后阶段当中照样可以有提高的。
再提醒大家一句,在最后阶段没有必要再去过多的模拟题,最重要的是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当中的错误的选项、错误的题目、没有读透的文章认真吃透。
周雷:关于这个同学的情况我再补充一下。
这位同学在暑假之前就做了400篇的阅读理解,我觉得首先第一点非常佩服他的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他坚持不懈的韧劲,但是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下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做了400篇的阅读理解,而你现在的真题大概20道题只能做对14道的话,我要告诉你一点,你基本的阅读理解的水平已经到位了。
因为20道题做对14道,也就是考试的时候40分拿到28分,这个分数也不错,就像刚才范猛强调的,一定会存在遍及效益递减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做题来提高正确率,我个人感觉并不是十分可行的,这样的工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你可能花大量的时间,但是最后的提高结果也许20题里边如果做对14个,现在提高到做对15个,这样对考试,特别是冲刺阶段的复习是非常不利的。
我也看到其他的说法,比如说有的考研讲师提倡在最后阶段需要一天做一套题,我个人感觉这个说法其实是稍微的有那么一点点值得商榷之处的,因为如果一天做一套题,考研英语的是3个小时,做完以后即便是粗浅的对一下答案、解析一下题目,可能也需要3个小时,一般总要看这个题目做完以后是哪个地方对了哪个地方错了,这样加起来,一天光在英语投入的时间就应该是6小时左右,而且这仅仅是做一套模拟题的时间,还不包括如果去看单词、去背句型或者做翻译的其他时间。
我要强调一下,很多同学在最后的时候有一些感觉,我的英语是最差的,我的英语是阻碍我上线的最大障碍,即便有这样的考虑,还要考虑到考研是综合性的考试,是需要你总分过,单科每科都过才能是上线的考试,千万不能出现偏科的情况。希望大家最后在英语的分配时间上要有一个考虑。
主持人:我记得老师曾经跟同学们说过全面提高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个网友问,真题现在不考的题型还需要看吗?
周雷:应该是词汇题吧,这个是没必要看的,因为已经在冲刺阶段了,以前的那种题是没有必要看的。
把握住写作这个重头戏
主持人:下面想就写作的问题问一下王江涛老师,如何复习?
王江涛:现在离考试时间只有两个月了,有的同学可能以前侧重于单词,写作还没有开始。我们写作30分,其中10分是小作文,就是应用文,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用的文题,分四种题型,我们认为考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是信函,尤其是公用信函,所以大家应该了解一下考试的尝试。所谓私人信函是给同学或者朋友写的,我们2023年的考题以及2023年的样题都是公物信函。主要分八种类型,咨询信、投诉信、介绍信、感谢信、介绍信、请求信、道歉信、邀请信。其中咨询信,包括订购信、求学信等。介绍信,分求学信、辞职信等。每一种书信都有自己的写法,请大家认真准备,比如准备前面的几种可能考的可能性稍微大一点,希望大家全面准备。
另外写作格式需要了解几个问题,像日记是不需要写的,我们只需要写称呼、征文和落款。书信一般两句话是一定要写的,一个是自我介绍,一个是写作目的。第三段一定要写的,一个是表示感谢,一个是期待回信。
其实写作小作文只需要大家写八句话左右,100个词到120个词就足够了。
还有其他的三种应用文,备忘录、摘要和报告。所谓备忘录是上级写给下级或者同事之间的书信。报告和摘要,当然我们认为摘要主要考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文章摘要,报告考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是书面报告。我们认为小作文考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是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等。
作文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图画作文,原来考的主要是提纲作文,现在考的可能性很少,1998年以及200年以后我们考的都是图画作文,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大作文只需要写三段,160到200个字,需要写12句话就可以了。第一段主要是图画描述,千万不能发表议论,因为是一个描写文,如果发表议论就属于跑题了,把这里面的细节挖掘出来,挖掘的越多越好。
第二,一般是意义阐释,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第三,对问题发表评论。
大家可以积累一些相关的类型,另外熟悉15年的考题,因为很多考题是反复重考的。考研最多的就是三方面的问题,教育、社会和文化,可以关注一下比如中国日报的第4版、第6版、第7版,另外积累一些相关的句型,找一些好的范文,把范文研究清楚之后争取可以背下来。因为很多同学写英文作文写不出来,因为英文的写作属于输出,大部分写中文作文是没有问题的,比如给50分钟写300字的中文作文肯定写得出来,但是英文作文为什么写不出来,因为从小到大没有积累,我们平时可以把好的文章背下来,另外可以做一些默写的工作,有的同学上场经常拼写措施,这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你默写下来,对照原文,你发现还是会犯一些拼写、拼写、标点的错误,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找一些弱点。
第三部分,做一些翻译的工作。其实大部分考生到考场基本上是翻译的工作,比如给一个构思你怎么翻译得比较好,比如有一篇文章你翻译一下,你再跟原文对照一下,你会有很大的发现。为什么原文是高分的范围,而你的写作是低分的文章,差距在什么地方,同样一个意思他是怎么表达的,你是怎么表达的,这样仔细对比才能提高。
最后是写作的工作,大概考前需要总结一下自己写作的常用的句型或者框架,照着写几篇文章,就可以了。
周雷:我再补充一句。
刚才王江涛老师讲到了小作文,这个地方我随便跟王老师闲聊的一个话题,去年考到了书信,今年会不会有一些别的在形式上的突破?有没有可能会考比如说其他的非书信的文体?如果考到其他非书信的文体,因为在其他的学校考试的题目里面,有所谓的摘要,而且随着像托福的改革,也出现了让你去阅读然后再做一个摘要的这样一种写作的模式,大概是有这样的题型的,这种出现的可能性也是有可能的,就是类似于缩写,先给你一个比如二三百字的文章然后缩写成一两百字,像这种可能也是需要同学们在最后考试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
主持人:在冲刺阶段能不能请老师谈谈新大纲有什么变化?
范猛:新大纲的惟一变化就是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去年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是考的7选5的题型,今年是在以前基础上增加了两种新的备考题型,就是排序题和匹配题,既然是放在当中,而且归结到阅读理解的题型,我想是密不可分的。
大家要把大纲的样题做认真的思路整体就可以了,换句话说我拿过样题认真的做一下,找到属于自己正确的做排序题和信息匹配题的思路就可以了,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把特别多的时间花费在做大量的排序和信息匹配的模拟题上,因为新题型资源相对来说外面卖的这些模拟题当中仿真度也不是特别高,有的时候做多了反而对我们的思路起到负面的作用。
周雷:新题型因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大纲样题,新东方也出了关于新题型的书,包括模拟题。因为本身得到的资料比较少,新题型到时候考试的时候具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所以大家考试的时候这部分也不必做特别明显的重点准备。
新题型本身也有规律,比如可以找单词的重现,找文章中的主要脉络。我个人感觉的就是这种题目即便是出现的话,只要大家按照一些基本的规律去做的话,问题应该不算是太大。
关于英语的复习还是希望大家要牢记住两块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阅读,阅读占了40分。还有一块就是写作,写作占了30分,这两大块加起来就是70分,它是你成功的关键,而其他的完型、翻译只能做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张试卷中的大部分肯定是写作和乐队部分,如果考试过不了的话,主要的分丢也是丢在阅读和写作这两块,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两块要给予最最重要的重视。
网友:还有2个月的时间,怎么样能达到质的飞跃?
范猛:如果这位考生每次答题都能达到20分,说明他最基本的能力已经有了,为什么突破不到26到28的分值就是定位的问题,比如我对错误和正确的答案都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如果还想在阅读方面有小的突破,还是像刚才几位老师说的一样,最重要的就是真题。这位朋友无论是做过多少遍,还是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在最后阶段当中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透彻的思路的整理,这是最关键的。
网友:我的完型填空得分率特别高,应该怎么做?
周雷:完型填空是考综合的英语能力,因为不仅考词汇,还考语法、单词、阅读理解。应该怎么样突破呢?我个人感觉有两条:
首先第一条,大家基本的阅读理解的能力一定要具备。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在做完型填空的时候忽视了篇章的能力,忽视了每个空的答案之所以出现,一定是跟上下文有关系的,希望大家在决定一个单词是否应该作为一个完型填空题的正确答案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跟上下文另外一些词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语义结构上的关系,有时候其实也是我们来理解整个文章基本的线索。
举个简单的例子,希望大家在做完型填空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可以做到这么一点,当你看到一个空的时候,你先不要着急看下面的答案,你先根据上下文自己预测一个,自己先大概去想一个词,能够放在这个地方,放在这个地方如果觉得上下文大概能读得懂,好,这个词在这个地方,在自己脑子里有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再看下面的选项,看哪个选项跟自己脑子中刚才已经构思的词有一定的相关度,这种就是依靠上下文。
完型填空中我个人感觉其实最难做的就是词义的辨析这种题,因为是变相的去考察大家的词汇能力,词汇经常会出现四个近义词,这只能靠大家平时的积累,因为有时候如果你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话,确实有时候没有办法做出来。
最后阶段完型填空整体的复习策略,我主张大家第一点能够把整个比如说过去十年的真题所有的题目好好看一下,有时候甚至每个选项都认认真真的去琢磨一下。
第二步,不要专门的去针对完型填空复习完型填空,可以采用一些别的方法,比如说可以把阅读理解的文章好好看一下,多朗读一下阅读理解的文章,认真培养一下自己的语感。这样就会让你整体的对于整个英语的结构、句子的结构,包括一个段落的结构,包括整个篇章的结构有一个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你再去读完型填空的题目就会更加的好一点,得分率就会更加高一点。
网友:我去年的英语考试是38分,我是在职的,所以轻了2个月的时间复习,英语也才开始,想请问如何突破60分,自己觉得自己的英语还行。
周雷:这个同学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我不太清楚的是,从今年考完研到现在,你有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复习,如果打定注意明年再从头考一次的话,英语应该是没有间断的,这样的话你再突击应该是把握比较大的。
最后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想强调一下,这位同学应该说投入在英语上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同时38分的成绩不高不低,这种情况下建议你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做所有的事就够了,这个中心就是“真题”,两个月的时间不到,真题可以大概是从1996年到2023年,总共10套真题,10套真题里边把所有的阅读理解认认真真的从头到尾好好看一下,把所有的翻译也好好做一下。别的不说了,就把这两大块所有的,因为这地文章是最全面的、是最完整的,你把这些文章从头到尾,我建议你做这么几件事:
第一,做一个全文翻译,你可以买一本参考书,但是这个时候不要依赖于任何参考书,就是拿一篇英文的原文,自己拿一张白纸,自己翻译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翻译得通,既练了阅读理解,又练习了对长难句的解析和翻译的理解。一篇不落的整个全做一遍,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既然把这10年大概也有55篇到60篇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疼痛做全部的翻译的话,在翻译过程当中肯定会碰到不认真的单词,遇到哪个不认识的单词凡是需要查字典才能确定词义的单词全都抄下来,然后把这些单词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好好背一下。
第三,做真题、做翻译的时候,做完翻译以后要看每一个阅读理解后面的题目,就是4选1的选择题,把每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为什么对,还有另外三个错误选项为什么错,通通写下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一下,这道题对为什么对,不能简简单单说写一行字,这个对是因为符合题义,那这个话等于没有说,要把这道题讲给自己听,说这道题是因为它符合原文中哪一句话中的哪一个短语甚至哪个词的意思。
还有另外三个选项为什么错,每个选项是错在什么地方,也写一下,这个地方错是哪个字错了,跟原文的哪一句话不符。
只要做到这三点,第一步,阅读理解的全文翻译,第二步,所有被后单词的背诵。第三步,所有题的解析。
王江涛:这位同学的情况可能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写作部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想取得质的突破可能不太可能,但是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些常见的句型或者一些写作的框架,但是需要自己去总结,比如阅读理解或者我们历年真题当中都有好的词汇和好的句子,你觉得不错可以抄下来,回去做一个背诵的工作。
有的同学可能说背了一些东西但是写作的时候用不出来,这种情况也很正常,第一个,也许做完以后没有做造句的工作,一个好的句型或者段落背完以后应该造句来用一下。
有的同学背的可能结结巴巴的,考试的时候是写不出来的,考前照这个框架写几篇文章,重点几个题目,刚才讲到教育、社会、文化的题目,比如关于网络的问题、就业的问题、成功的问题、诚信的问题、私车的问题、住房的问题,都是现在社会上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考研写作的题目一般不会是当年最热门的话题,一般也不会是特别冷的话题,是中性的话题,关于两代关系的问题,考过三次了,1992年是第一次考的,2003年第二次考,2023年第三次考。关于环境问题考过两次了,关于爱心问题也考过两次了,所以相关的问题希望积累一些表达。
网友:我是一名大学生,2023年面临考研,我有去新东方学习的打算,请问新东方的师资怎么?老师都是哪里聘来的?
周雷:这位同学考虑的比较早,也就是说她现在还是大二的同学,我也知道像在山东很多地方考研的竞争是非常非常激烈的,有些同学甚至是在大一刚刚入校就开始准备考研大学四年的规划,这个地方我也大概针对现在还不是面临明年考研,而是过一两年考研的同学要讲一下复习的基本框架。
首先第一点,英语这个东西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大家通过一个突破或者是听谁的一个课就可以达到一个突飞猛进效果的一个科目,希望大家一定要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是怎么积累呢?一般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英语学习和一些考试结合起来,比如说在大学阶段肯定要考四级,四级考得好了,现在的四级要求425分,四级考得好了才可以考六级,考完六级以后再去考研,这其实也是国家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包括所有大学英语各方面的专家给同学们已经设计好的非常完美的三级跳,四级、六级、考研。
如果有同学我是大二的考生,准备2023年考研,很重要的问题,你现在把四级准备好,四级能考到500多分,准备考六级,六级也考500分左右,我告诉你到时候参加考研考试是水到渠成的工作。
我们在新东方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哪些问题呢?可能四级、六级考得都不是很多分的问题,你想一下子把成绩拉上来,想在考研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压力肯定是比较大的。
对于这样的同学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一步一步走,完美三级跳,从四级到六级,然后再到考研。
新东方的老师我们以前都是一些高校的老师,包括现在也有一些老师是像清华、北大、人大的兼职老师,但是主体是新东方的专职老师,都是毕业于非常有名的一些学校,这样的一个群体。
范猛:我现在在新东方教了4年的课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准备考研的时间是越来越早了,以前大部分同学都是提前半年,比如暑假的时候读新东方暑假考研的强化班,现在我们惊讶的发现,在寒假的时候我们的班一年比一年都要增多,而且增加的幅度特别大。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现在的考生自己就有一种意识,就是我从寒假开始,就是在1月14日、15日还没有考之前,这些人就开始准备第二年的研究生考试了,大部分的同学定的计划都是,我寒假的时候来读一个辅导班,我在寒假的时候对于整个考研英语复习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我给自己规划到? 假为止,我在这半年的过程当中要求自己英语达到明年1月份要达到的要求,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时间安排的方式。
因为英文的学习是这样的,当你从以前的较低层次的英文水平要想达到更高层次的话,确实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如果说你在寒假开始到暑假为止,你付出了半年的时间,以后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剩下的半年过程当中你就就可以把时间花费在背诵和政治上,因为英文开始想停下来都是非常难的事情。对2023年、2023年的考生建议一定对自己的英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越提早准备越可以处于一种更加有利的地位。
网友:其实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说不要做考研为名的东西,但是我坚信自己的能力,你们几位读研究生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周雷:在座的三位正好是研究生毕业,我本科是在北大读的,研究生也是在北大读的,而且都是英语系。王江涛老师本科是北外的,研究生是北大的。范猛老师也是经历过人生考研的历程,考到了北外。我觉得这个环节其实挺重要的,就是跟大家来分享一点,我们包括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看法,以及像考研,包括自己准备考试的时候一点心得。
首先从我讲起,因为我本身没有考研的经验,我当年的研究生是保送的,当时的研究生还不是特别值钱,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去上严,而愿意直接去工作的。其实这也是我要在这个地方讲给大家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有时候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也是蛮难得的,现在虽然你是在准备考研,但是如果真的有好的机会你也不妨去稍微试一下,去参加一两轮的面试,但是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主次之分的,俗话说得好“脚踩两只船”,我个人感觉“脚踩两只船”有一个主次之分,虽然脚踩两只船但是知道重心放在哪里,问题不大。
有的同学不是脚踩两只船,同时脚踩三只船,又想出国,又想考研,又想找工作,这种情况可能最后确实由于自己的精力有限,就会比较难。
现在中国的研究生,随着扩招,可以说是有两种,主要是吸引两种同学来吸引研究生,一种是对学术和研究工作比较感兴趣的人,如果以后真的想做学问或者搞学术,学历的增加和学位的取得这是必须的一个过程,他也意味着你读完硕士以后你可能接着还是要上一个博士的,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大家现在不要把研究生想得真的和研究有特别特别密切的关系。我现在感觉很多学校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其实也是一种高级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所以在研究生阶段,我们可能更多的会接触到一些应用的机会,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个人在读研时间感受最深的可能是这么几点:
第一,应该是经济上的独立。不管是文科的同学还是理科的同学,理科的同学上了研以后肯定会帮着导师做项目,同时获得一定数额的经济报酬。文科的同学可以通过兼职或者其他的工作机会,这样肯定会在经济上有一个比较独立的结果,这样在各个方面,包括你其他的,像寻找爱情之类的都会比较自由一点。
第二,应该是博览群书。本身来说上了研究生以后学业的压力肯定不如本科那么大,很多硬性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你在两年或者三年的学习时间里面,一定应该是多去看点书,进一步的丰富自己,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目前为止在中国博士的人数还不是很多,研究生可能就是你在校园中度过的最后时光了,也是无忧无虑的能够看书的时光,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多读一些书,不一定跟你的专业有关系,有的时候学一点哪怕是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没有关系的书,对以后还是有帮助的。
第三,应该是慢慢了解自己所谓人生的价值或者是你最适合做的事情是什么。因为大家知道上完研究生以后肯定会面临自己工作的选择、职业的规划、职业的发展,研究生这个阶段就是应该确立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自己在上研的时候就应该慢慢的感觉、察觉,因为你也慢慢成人了,大概是22岁到25岁,这是应届的情况,如果有的同学本科毕业以后工作了又考了,就接近30的人,你应该慢慢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立足于这个世界之上,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慢慢的了解,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不适合做什么,最擅长做的工业是什么,? 擅长做的是什么。
能做到这三点,我觉得这个研究生费了千辛万苦能够读到,也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范猛:我觉得读研究生除了对自己的就业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包装以外,我从中得到几点最大的收获,一个是思维视角的转变。对于我们学外语的人来说,可能上大学本科阶段的时候,总是模仿的角度学习了,因为这个句子写得很棒,我们背了下来,让自己对语言有了感官形象的认识。
到了研究生以后整个上课的方式,以及自己去感受的英文的方式是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不再是被动的背诵语言、不再是被动的感受语言,你是用理性的角度对这个语言进行分析、进行解析,对文学的文本进行自己的结构,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对于以后的就业、对于现在的教学,都属于非常大的进步,它给我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给我自己一种自主的去批判性的学习的能力。
所以说不断对于学文科的同学来说,还是学理科的同学说,研究生跟以前的本科生不一样的是,最重要的就是获得研究的能力,假设以后不能想读博,不想到研究机关去工作的话,你有了批判思维的能力,有了研究的能力,对于做任何工作都有思维上的巨大提高。
也希望各位同学不要总是用一种特别功利话的角度看待自己专业的学习,即使你现在在研究生过程当中读了更多的书、听了更多的课,整个对于你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会给你一个特别大的帮助。如果说能够自己通过这几年的学习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周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有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这可能是多读几年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另外一点,读研究生给我最大的收获,给了我三年自由的时光,这是非常宝贵的。在一生当中如果说能有两年到三年多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人生一段特别特别难忘的经历,当然怎么样自由的利用这个时间,可能读了研究生你会发现,读本科和读高中的时间相比自己的时间多了很多,当你读研究生的时候没有人管你,完全是自己管理自己,你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可以给你以后的就业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王江涛:其实我要讲一点我当年考研的经历,因为我工作几年之后决定考研,当时备考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因为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那时候我记得老听一首歌,羽泉的《爱自己》。里面的词跟大家分享“最孤独的时候不会有人陪伴你,最伤心的时候也没有人陪伴你,只有自己经历一些必经的经历”。永不言弃,只要能坚持下来,肯定能取得考研的成功。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访谈可能就接近尾声了,很多网友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听说新东方最近有一个名师咨询月的活动,是不是考生可以通过这个获得咨询,请介绍一下。
周雷:由于有众多的考试都是在11月份和12月份举行,比如说四级、六级、考研,甚至多语种的考试,为了方便考生备考这些考试,北京新东方特意举办了一个名师咨询月的活动,具体时间、地点,大家可以登陆新东方的网站来察看详细的情况。
同时,我们新东方在11月1日,现在已经搬进了自己的新家,就是位于中关村核心地带的新东方大厦,为了表示庆祝,我们新东方的三位传奇人物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将举行签名赠书活动,第一场是11月26日下午2点,由我们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在新东方大厦一层大厅赠他的新书《永不言败》,17日是徐小平老师,他的赠书是《图穷对话录》,12月3日是王强老师,赠书是《常用英语词汇大盘点》,届时也安排了广大的学员来参观新大楼。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雷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宝贵的建议和信息,访谈的最后时间我们想请各位老师对考研的说一句话。
周雷: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范猛: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你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王江涛:背诵、默写、中译英,滚瓜烂熟,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