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概述一下这部分的重点基础知识: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1、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3、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自始自终伴随着信息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是以信息为媒介的。
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也离不开建构。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同时认识又是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
第一、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
第二、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第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复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部分内容历年真题:
2000年多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分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唯心主义认识论有不可知论,也有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的,但都坚持精神第一性,否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A、C是错误的,B、D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而有些唯心主义者也表达过认识过程辩证发展的思想,因此E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B、D.
2002年多选: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分析: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称为知与行的关系。通过读题目中句子的意思,很容易得出A、C、D是符合题意的。而没有B选项所表达的意思,E选项则是错误的。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023年单选: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分析:实践决定认识,并不否定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在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而D选项认为两者是“合一”的,混淆了两者的原则区别,也是错误的。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