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没有刻意设定考研门槛,更不允许有地域、院校的歧视。各大科研院所在招生简章中除特殊专业外,也没有过多的限制。然而,考生数量逐年递增,保送名额逐年增多,考研竞争依然激烈,特别是一线城市、名校、热门专业的竞争更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考生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跨考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跨地域、跨院校
衡量跨考的难度关键要从地域、院校和专业三个方面衡量。相比较而言跨地域的壁垒较少,我国按照院校集中程度和地域发展水平,将全国复试分数线分成两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多数高校资源丰富的地区及浙江、山东、河北等教育资源次丰富地区都属A区,西部教育资源较匮乏地区属于B区。两个区域院校的初试国家线有一定的梯度,各学科分数线相差三到五分,总分相差十几分。
在院校方面,拥有自主划线权的34所名校由于报考人数众多,分数线普遍偏高。同时,跨院校存在一个重要的壁垒,那就是信息。考生中有一种说法叫做“信息为王”。与本校、本专业的“土著”相比,跨考生在专业、导师、考试信息等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1.导师信息
导师的科研方向、近期研究成果无形中影响着出题的思路、评阅的标准。考生如果不研究导师重要科研著作、研究方向,那么极有可能事倍功半。
小林是西部某高校的数学系学生,在班里学习成绩出色,并对经济学感兴趣,在大学期间旁听了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经济学专著,大四考研决定报考北京某重点大学的宏观经济学专业。小林提前一年按照参考书目购买了相关专业书籍,专心备考,结果却在初试中由于专业课而最终没有过线,但小林的数学、政治、英语都是高分。原因是小林的复习思路和考题方向大相径庭,考的都是复习盲点。经与录取的师兄师姐沟通,小林才发现自己在备考时对导师的科研方向、学术专长等信息一无所知,而专业考题中的很多题都与导师近期的学术论文、课题情况紧密相关。这说明,即使自身有着勤学苦练的决心、扎实的基本功,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导师没有足够的了解,仍难以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2.参考资料
近些年,一些重点大学特别是名校取消了参考书目,初衷是不限制考生思路,提高考生的创新意识、拓宽考生的知识面,但实际上是为外校考生设置了障碍。许多本校、本专业的考生由于熟悉导师、教材、教学模式,在备考过程中占尽优势,而外校的跨考生却如同大海捞针,没有目标、没有策略,像无头的苍蝇,备考全当碰运气。
3.院校歧视
目前,部分院校对考生本科就读院校表面上没有要求,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院校歧视。非“211”不录、非“985”不取,在许多高校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跨专业难度因人而异
1.文史类考生跨考
经过四年的训练,文史类考生往往拥有出色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英语基础普遍较好,文史知识储备雄厚,擅长回答主观性的大题,在文史大类的相关专业中选择跨考,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如哲学跨考中文、中文跨考新闻学,这些专业需要培养的能力、要求都是相通的,考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然而,文史类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很多考生在大学甚至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所以想要跨考经济管理、理工类专业,面对几本完全陌生的专业书籍,备考难度较大。此外,随着近些年专业硕士的兴起,很多专业硕士考试不考数学,如教育学硕士、国际汉语硕士等,其考试内容与文史类专业内容还有很多重叠之处,非常利于发挥文史考生优势,跨考成功率较高。
2.经管类考生跨考
经管类考生拥有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语言逻辑能力,拥有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储备,相比较文史类考生跨考有一定的优势。考生可以在经管专业大类中跨考,如会计跨考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跨考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跨考金融学等。相近专业间的跨考成功率高。比如,同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彼此之间跨考难度较低,同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跨考成功率较高。如果在数学方面不擅长,又对文史方向感兴趣,跨考文史类专业也有一定优势。因为经管类专业的许多延伸读物涉及文史哲的内容,考生在大学学习中多少都会有所涉及。此外,专业硕士中的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由于没有数学,且部分专业课经济管理类考生有所涉及,会降低备考难度。而对于理工类专业,除非有特殊的兴趣和特长,否则很少会有经管类考生涉及。
3.理工类考生跨考
理工类考生往往拥有较强的数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选择范围相对较宽,可以在理工大类中跨考,也可以跨考经管类专业。在理工大类中,理学和工学可以互相跨考,如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互相跨考,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互相跨考等,彼此都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储备相近,思维习惯相近,成功率较高。此外,理工类考生跨考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同样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目前,经济管理类的诸多前沿性问题都需要借助数学、逻辑等理工科思维,需要考生有非常强的数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致使诸多科班毕业生都无法满足学科要求,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理工类考生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逐渐开始抢占科班生的读研机会。
4.医学类考生跨考
这个群体相对非常独立、特殊,他们的学制是五年,学习的内容、专业技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属性。跨考难度较大,风险较大。医学考生往往很少选择跨专业报考,多是跨地域、跨院校。如果确实对本专业不在行,考生通常考取与医学相关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如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难度较低。
考研备考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跨考成功率,关键在于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优势,选择与自身专业相近,最起码是有交集的专业报考。千万不要盲目从众,争相报考所谓热门专业,而忽视了自己前三年的知识储备和已经建立起的专业技能,人为地提高备考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