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的揭晓,不少考生开始忙着联系导师。由于每个导师每年指导的研究生名额有限,考生该选个什么类型的导师呢?连续几天,记者先后采访了省城众多在读或已经就业的研究生,听他们讲讲和导师之间那层神秘的关系。
家长型:科研、工作、生活全包
王军现在是省城某重点高校体育学院的一名教师,研究生期间,他学的是产业经济学,经过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之后,他顺利地留校任教。
"留校很难,导师也做了不少工作。"王军说,他是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上的研究生,有多个老师希望能够招他至麾下,在这些导师当中,王军一眼就相中了他后来的导师,"他是学院的负责人,又是校聘的关键岗,学术成就也很不错。"
研究生期间,导师对他的照顾体现在各个方面,几乎就跟家长一样,"比如周末,导师经常会邀请我去他家吃饭,而到了节假日,导师会带着家人和我一起外出游玩,师母甚至还会帮我洗衣服。"
更让王军感激的,就是师母还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是师母的研究生,比我矮两级,也算是师妹吧。"如今,两人已经结婚,并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当然,王军在学术上也非常争气。多篇CSSCI论文先后发表,成绩也一直稳定在专业第一名,并顺利拿到了象征最高荣誉的"校长奖学金",这一系列的成就,也让导师格外自豪。于是,在导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王军也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
转眼到了毕业的季节,在导师的帮助下,王军顺利地留校任教。
老板型:安排学生四处接活儿
"读我的研究生,就坚决不能考博!"这是齐天第一次见导师的时候,对方给他撂下的一句话,这让他非常震惊。
齐天学的是工程类专业,导师手下的项目特别多,既有科研项目,更多的是一些商业项目。于是,从当年的教师节开始,齐天和几个男生一起,几乎每周都会替导师出差一次,"大部分是省内的淄博、潍坊和青岛等地,主要是一些ERP软件和物流项目的调试、使用培训等。"
第一个学期,齐天还觉得挺新鲜,能够定期出差,还有导师每个月给的几百块钱劳务费,"不少同学还特别羡慕。"
不过,时间久了,齐天越来越厌恶出差。"反反复复就是那几个活,只是去不同的公司去做调试。"齐天说,这种生活与他设想的研究生生活大不一样,"不自由,感觉导师成了自己的老板,眼里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老板"这个词,也成了齐天和同门师兄弟们对导师的称呼,"后来有一次,我跟导师提出,想多一点儿时间准备一下毕业论文之类的,导师说,只要你听我的,肯定能过。"
研究生三年时间,齐天以某项目组专家的身份,去过了大大小小13个城市,毕业论文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拼西凑后,也顺利地通过了答辩。
如今,齐天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还有点儿怨恨,感觉自己的三年,完全是在给导师打工了。"
学究型:天天泡实验室做科研
"要是两天没去实验室,导师的电话肯定会准时打过来,问我们到底怎么回事。"赵健学的是信号专业,导师手里有很多科研项目,每天从早到晚,导师要求他们在实验室里查资料、做实验。
赵健说,读研之后,他本以为会轻松很多,"没想到导师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每天,导师早早到实验室,安排当天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部分子课题。
于是,从研一至今,赵健几乎每天早晨都是7点半起床,吃完饭后8点钟准时来到实验室,打扫一遍卫生,给导师泡好茶,然后打开电脑和投影仪,坐在座位上等着导师布置当天的任务。
赵健笑着说,同一个实验室的,大部分男生都没有女朋友,"真是把大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实验室啊!"
不过,导师的严格要求也给赵健他们几个带来了不少好处。实验室中有四个人已经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让赵健有些困惑的,就是他未来的就业去向。"我不想去科研机构,也不想考博,老是跟着导师做这些科研项目,到底会对自己就业带来什么帮助呢,我也说不上来。"
放羊型:除了开题答辩,基本不见人
"从入学到现在,我连导师的面都没见呢,中间只是通过邮件联系过几次。"于晶是省城一所高校研一的学生,她的导师是一名副教授,每年只带一个研究生。
"看到别的导师元旦聚餐,我也特别羡慕,可是,我们导师没有任何动静。"无奈之下,于晶就经常给导师打电话,询问这一阶段该看什么书,下一阶段该注意哪些问题,导师都会冷冰冰地说,"你给我发邮件吧!"
对于邮件,导师回复得还算及时,不过,于晶提出的一些问题,导师并不是很感兴趣,"比如问导师这一阶段该看哪些专业书,他说没有具体要求,称可以看一些最新的学术期刊。"而问及看哪一类的期刊时,导师回复,"自己去图书馆阅览室查查就知道了。"
这种"放羊型"的培育模式,于晶正在逐渐地适应,"比如,同宿舍的舍友,她们导师布置的任务,我也会跟着一起完成。"
尽管如此,于晶还是有些郁闷。不过,师姐的一番话终于让她心里有了底儿。"她说导师一般就是在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的时候出现,平时基本不见人,所以,这三年,我还是自己做好规划,也算是一种锻炼吧!"于晶自我安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