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跨专业考研:迈出去以前先多方位权衡

[复制链接]
[db:作者] 发表于 2022-8-13 09: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几年一些热门专业的高温不下,势必致使很多学生为了以后获得好的就业机会,获得丰厚的报酬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然而,不同跨考的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跨专业分为三大类
  一、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 差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 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时获得。
  二、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 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三、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考研专业选择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要结合社会需求,还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通过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比较,通过对自己兴趣能力的评估测试,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去努力。
  跨专业初衷各有所异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
  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发现做不到,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
  此外,选择专业报考时首先应遵从“就近原则”,切忌跨度太大。考生应选择与本科所学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科跨考,并且最好能找到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之间的交叉点。有些专业的专业性要求很强,比如一些专搞学术研究或尖端科研的专业,他们对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考生要具备报考专业要求的最基本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动手能力,上研后才能够胜任或者很快胜任导师安排的研究性工作。跨专业尤其是跨幅太大,报考这类专业是很容易失败的,考生在选择报考这类专业时一定要谨慎。
  其次,“文理大转行”慎行。理工科转文科相对来说容易,只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把握是比较大的。文科转理科就不一样,涉及实验技能考核,而且高数的学习也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热门专业”谨考。有些跨专业考生喜欢报考热门专业,比如像管理,经济之类的。热门专业的竞争是比较大的,考生应客观评价自己的实力,切勿盲目随从。通过了解欲报考学校该专业往年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以及对英语的要求,并估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能否达到此要求来决定是否报考该专业。
  稳打稳地行动
  当然,出于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确定方向以后,怎么开始准备呢?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 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去买专业课教材。
  第三,注意基础课的知识巩固。至于专业课学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写好笔记的工作,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
  备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概括起来,大概如下:
  首先,学习是一个艰难过程。隔行如隔山,考生对报考的专业课程没有系统学习过,不知道怎样复习,重点在哪里。碰到难点只能自己解决,整个复习过程是没有老师指导和学生帮助。一些考生习惯老师上课时的填鸭式授课方式,理解能力较差,没有老师的点拨,很难弄懂一些晦涩知识,而且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
  其次,在信息、资料获取上不占优势。如果是任课老师出题,那么任课老师的课堂笔记就值得一看;历年专业课试卷也值得一看。考研试卷对专业课复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专业课考卷上甚至会出现往年原题或改编后的试题;有些学校开设专业课辅导班,指导学生复习,告诉学生哪些是复习重点,哪些今年的考试中不再涉及。跨专业考生尤其是跨校考生在获取这些信息和资料上是不方便的。
  再者,考生的竞争对手是学过三四年本专业知识的考生。即使他们本科时没有认真学习,但由于耳濡目染,专业思维方式和常识性知识还是有的,而且毕竟参加过数次本专业考试,对老师出题方式,出题重点的把握也更接近一些。这样专业课复习花的时间较少,复习效率也更高一些, 如果好好备考,专业课成绩会占很大优势。
  最后,复试中可能遇到问题。
  考生即使通过了初试,复试中也有被淘汰的危险。大家知道,复试由报考专业组织,考察方式比较灵活,考察内容全面,不好准备。既有专业课笔试,实验技能考核,还有综合素质面试。在专业课考核中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背景而成绩不理想;实验技能考核中,可能因为缺乏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被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官方群:651222885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