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长吕建:改变高考考研唯分数论,意见虽好,但公平也是难题
2021年两会的教育提案可谓是每一个都是热门啊,近日,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改变高考考研“唯分数论”,引入多元评价;建议是非常好,的确大学在选择考生的时候,也不应该用单一的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要看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但是问题也来了,引入其他的多元评价,那么具体的评价指标公平公正才行;但是对于贫寒的同学来说,分数或许是唯一的机会,其他方面还真没有条件去学习,分数就是他们上升的唯一通道了;另外,只要是人的评价,那么就会存在主观偏差,个人偏好;所以公平机制就很重要了;
https://qtt.om.gtimg.com/newsapp_match/0/13260588151/0
第一、综合评价招生或许是未来的主流
综合评价或许未来的招生的主流,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和省份在往综合评价过渡;尤其是像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几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还有几所中外合作办学,比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等;但都是选择个别省份来招生,南科大22个省份,昆山杜克大学18个省;
另外还有像浙江大部分高校针对浙江考生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除此之外,还有江苏、山东、上海、广东的招生;也是少部分地区,可以看得出,这些试点将会推出到全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除了综合评价外,还有其他的招生通道,其实也不是唯 分数,比如强基计划、少年班等等;甚至是清华大学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不管是哪一种,分数都不是唯一,只是比例的问题;所以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未来或许是综合评价为主的多样化招生模式;分数并不是唯一的展示途径;
https://qtt.om.gtimg.com/newsapp_match/0/13260588160/0
第二、公平机制是大问题
人为主观因素不可避免
既然分数不是唯一,那么就有其他的多元条件来考察,考察的人,换句话说是大学老师或者是招生老师;既然是人来考察和判断,那么就不会像分数这样很简单,一个数字就能区分高低;同时人也有很多主观的因素,比如我所偏好的、喜爱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给更高的评价,同样条件下是不是选择考生的时候就更多偏向型;就像招聘中的面试一样的;
教育资源有差别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不一样,比如农村地区的高考生和城里的高考生,如果只是按照高考成绩来说,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能够考高分的,可以通过分数进入到名校;但是综合评价的其他指标对农村来说,其他的考核要素并不是那么的高,有的甚至只是学习而已;
同样是城里的学生,依然有区别,比如四川地区的成都和其他地区来看,还有就是成都地区的四七九等名校和周边的地区也是有差异的;所以资源的不一样,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有区别;
https://qtt.om.gtimg.com/newsapp_match/0/13260588194/0
综合评价考核机制是否要统一
那么都转变成新型模式招生后,每个学校一个招生机制还是都采用同样的招生模式,比如现有的“631”模式,还是只有面试,面试+笔试等;评价模式中看的指标是否有专业的系统;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让我们考生在选择的时候,更难了;同时成本也会更高,需要参加不同学校的面试,笔试等等;也需要参加更多的课外提供的综合素质培训班等等;
第三、采用综合评价模式我们该怎么办?
既然趋势没法改变,对我们来说,也只有去接受这样的改变;具体时间点来说,什么时候改变,只有等待;近两年的考生来说,不用太多担心,但是对于现在是初中或者小学的家长来说,或许有些考虑;但是考研依然是在变化中,有一个变化,另外一个也会有变化;
不管是为了参加高考,还是考研,都是一个短期学习,对于我们自身来说,终身学习,全方位的能力提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了考试准备,也为自己准备;多结合娃娃的优势去选择和培养;有很多当前不一定有用,但是未来说不定就有用处;
https://qtt.om.gtimg.com/newsapp_match/0/13260588175/0
另外,成绩这一块依然是不能缺的,不管是现在的综合评价模式,还是以后改革后的综合评价模式;那么成绩都占其中的一部分,只是看比例而已;或许从现在的100%,降到60%,再降到未来的30%、40%;不管怎么样,始终会占一定的比例;
同时也是一个好事情,对于当前我们考生选择院校,大多都是分数在那个位置,然后选择该分数段的大学;而综合评价改革后,我们需要提前去准备和了解,从而更多地知道该院校是不是和自己更匹配;这样的情况下,更能够知道要的是什么?不管是学校想要什么样的学生还是我们学生想要什么样的学校;
https://qtt.om.gtimg.com/newsapp_match/0/13260588182/0
最后,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去完善和改进;正如吕建校长所说,一是出台政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各类选拔考试中增加品德和综合能力考察,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二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各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丰富人才培养的深度和人才评价的维度,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
欢迎关注@升学规划赵宏 有报考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交流;定期跟家长和考生分享专业的各种数据、大学、专业的内容,为考生的升学规划助力;
今日话题:采用综合评价招生后,还能保证公平么?尤其是对教育资源较落后的地区;欢迎发表你的观点,留言交流;
最后别忘了到沪学网免费下载课程!
页:
[1]